封面新闻记者 杨芮雯
近日,成德眉资四市上半年经济数据相继公布。2025年上半年,成都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171.78亿元。其中,成都以12108.2亿元的经济总量占据都市圈的主导地位,占比达79.8%;德阳、眉山、资阳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8.0亿元、945.48亿元、530.1亿元,为都市圈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7月24日,成都正式发布首只未来产业基金,首期规模高达1120亿元,远期规模将达2600亿元。该基金将重点聚焦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商业航天、量子科技、前沿新材料等十大未来产业领域,为成都未来产业的发展按下“加速键”,助力成都都市圈在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随着未来产业生态的加速构建与完善,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科幻产业等新兴产业展现出蓬勃生机与强劲动力,持续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产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各类产业项目纷纷落地生根。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不断取得新突破。这些成果共同为成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助力其在全球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成都2025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图据“成都统计”公众号
成都上半年GDP破1.2万亿元
特定产业同比增长超300%
7月24日,成都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发布2025年上半年成都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成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10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6.7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3267.4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8654.2亿元,增长6.0%。
作为一座具有鲜明消费休闲文化属性的城市,成都消费品市场持续回升,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22.3亿元,同比增长6.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928.6亿元,增长6.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93.7亿元,增长6.6%。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683.4亿元,增长4.8%;商品零售4938.9亿元,增长6.2%。
从数据来看,工业经济较快增长。上半年,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高技术产业持续向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1%。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智能手表、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增长352.2%、119.2%、45.8%。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3.4%、13.4%。
现场重磅发布总规模超100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供图
正式发布千亿基金
发布“双百”清单
在经济数据发布的当天,另一边,成都正式发布首支未来产业基金,首期规模1120亿元,远期规模2600亿元。该基金重点瞄准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商业航天、下一代移动通信、脑机接口、群体智能、量子科技、细胞与基因治疗、先进核能、前沿新材料等十大未来产业领域。
该基金的发布,标志着成都政府投资基金2.0时代全面开启。成都市财政局介绍,未来产业基金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鲜明“产业培育者”“资源撬动者”“赛道引领者”“生态构建者”定位,打造“天使+创投”基金集群。该基金将充分发挥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强大策源作用,搭建起科技成果转化的高效桥梁,推动更多高水准科技成果在蓉开花结果。同时,也将孵化培育出更多“硬科技”企业,为成都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现场,多个投资子基金和项目完成签约,达成意向投资金额约800亿元。其中创投基金投资金额约40亿元,签约内容包括:成都金控产业引导基金公司与中核产业基金管理公司签约成立中核科创股权投资基金(四川);成都金控产业引导基金公司与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签约成立华润医药(成都)创新投资基金。
聚焦成都市10个未来产业孵化加速园,活动现场发布了“立园满园·共投未来”政策礼包。礼包将从多维度解析成都培育未来产业的良好环境,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投资导航”。
核医药孵化加速园。图源四川在线
此外,现场还发布了“双百”清单——100个产品清单、100个场景清单。会上,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解读了未来产业场景需求清单。清单聚焦数字智能、前沿生物、新型材料、泛在网络、未来交通、先进能源6大方向,涵盖群体智能、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飞行汽车等10大未来产业,汇聚了100家企业的100个硬核产品,共收集融资需求超6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同步成立聚合了超过100家投资机构的“投成都”未来产业投资联盟。作为成都在未来产业发展大局中落定的关键一招,投资机构也将以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壁垒,加速产业集链成群为目标,为成都构建未来产业创新生态注入全新动能。
中国中铁携手四川省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首台盾构机下线活动在成都举行。图据“中铁工业”公众号
一大批项目签约落地
科幻领域实现全国“政策首创”性突破
未来产业的美好蓝图已然绘就,扶持政策也正接踵而至。
今年5月,《成都市推进科幻内容高质量创作与转化的若干政策》正式出台,提出13条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全国首部城市级科幻内容创育扶持政策,具有开创性意义。
该政策贯穿“创作—孵化—消费”全链条,致力于打通科幻内容从创意到产业化的闭环。它支持科幻文学、影视、游戏、舞台剧、学术理论等多类型内容创作,网络文学、海外翻译作品也被纳入扶持范围,单部作品最高可获10万元扶持资金,重点鼓励融入天府文化元素、体现成都城市特色的精品创作。
同时,政策强调园区引领,推动高能级产业集群建设。对入驻科幻企业达到一定数量、具有示范引领作用且运营良好的园区,每年给予运营机构最高200万元奖励;对首次获批成为国家级、省级示范园区(基地)的,分别给予运营机构最高1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
此外,政策从金融支持、公共平台建设、人才建设三方面精准发力,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在金融领域,组建总规模超30亿元的成都科幻与未来产业发展基金,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与此同时,一批批项目也在加速落地。7月24日,中国中铁携手四川省打造的高端装备产业首台盾构机在成都市新津区中铁智能装备制造基地成功下线,标志着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取得新突破。7月25日,2025年“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低空经济对接会在彭州市“天空之眼”试验基地圆满落幕,14个核心项目集中签约,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7月24日,锦江区举办锦江产业园区科创人才发展赋能专场活动,发布科创人才赋能发展“十大清单”,并揭牌成都锦江人才发展学院,为科创人才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这些政策与项目的落地,共同为成都未来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助力成都都市圈在全球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配配查-配配查官网-在线炒股配资-在线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